核心内容:紧急避险,是指为了使国家、公共利益、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、财产或者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,不得已采取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利益,以保护较大的合法利益的行为。
【案情】
出差在外的孙某与赵某在一宾馆共同租住一房。深夜,宾馆大楼突然发生火宅,火势猛烈,孙某,赵某急忙穿上衣服逃命。赵某因年迈体衰,行动不便,孙某快速奔跑,将赵某撞倒,致其头破血流,当场昏厥,经救治无效死亡。
【分歧】
针对孙某的行为能如何定性,存在着以下几种观点:
第一种观点认为孙某成立紧急避险,不负刑事责任。因为孙某的合法权益正在面临的现实危险时采取的紧急避险措施。我国刑法规定,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。
第二种观点认为孙某的行为属于避险过当,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,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
【分析】
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。孙某的行为属于避险过当,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。
紧急避险,是指为了使国家、公共利益、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、财产或者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,不得已采取损害另一较小的合法利益,以保护较大的合法利益的行为。根据我国刑法规定,构成紧急避险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;
1.前提条件,必须是为了避免国家、公共利益、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、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受到危险的紧急情况,才能实行紧急避险。
2.时间条件,必须是为了避免正在进行的,正在发生的危险。
3.限制条件,必须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的。
4.主观条件,行为人必须有正当的避险意图。
5.对象条件,作为紧急避险的对象必须是比保全的合法权益要次要,较小的合法权益。
6.限度条件,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,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。此外,职务上、业务上负有特别责任的人员,如军人必须参加战斗,消防队员必须扑救大火等,则不适用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。
所谓避险过当,是指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,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行为。判断紧急避险过当的前提,是确定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。一般认为,作为紧急避险的对象必须是比保全的合法利益次要、较小的合法权益。如果损害的利益大于或者等于保护的合法利益,紧急避险就失去了必要性。